Scroll to top

文章详情

初春保健饮食:五个方面需小心

2025-03-22日常养生
初春保健饮食:五个方面需小心

        在我国传统医学中,四季更迭与人体五脏六腑的养护有着紧密联系。春季,正是肝脏当令之时,此时养肝事半功倍,对全年的健康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。同时,若想在生活中实现良好的养生保健,顺应季节特点是关键,那么初春的保健该如何着手呢?
        中医指出,春季阳气渐生,人体新陈代谢也随之加快。在这样的时节,饮食需依据春天的气候特征,精准选择食物。宜适当进食辛甘之品,生冷食物则应少食,避免损伤脾胃,还要预防 “肝旺伤脾” 的情况发生。基于此,春季应适度多吃甜味食物,减少酸味食物的摄入。
        老中医为我们提供了五条初春健康饮食的宝贵建议。
        其一,饮食清淡防上火。
        春季气温回升,人体易出现上火症状,诸如小便赤黄、便秘、舌苔发黄等。肝火上升还会致使肺阴更虚,使得肺结核等病菌有机可乘。所以,春季饮食保持清淡极为重要。可多食用菠菜、青菜、荠菜等新鲜蔬菜,它们富含维生素与膳食纤维,既能补充营养,又有助于清热降火。
        其二,辛甘之品助春阳。
        初春阳气初萌,辛甘食物能助力春阳升发。像葱、生姜、枣、花生、小麦粉、荞麦、玉米等谷物,豆浆、豆腐、赤豆等豆类,以及橘子、金橘、香蕉、苹果、梨等水果都是不错的选择。此外,海产品和蛋类也可适当进食。对于阴虚内热的人群,鸭肉、海带、绿豆、甘蔗汁、荸荠、百合等食物则能起到消火的功效。同时,要减少酸涩、油腻、生冷食品的摄取,多挑选富含维生素 B、E 的主食与副食,以滋养脾胃。例如,全麦面包富含维生素 B 族,坚果类食物富含维生素 E,可常出现在日常饮食中。
        其三,多甜少酸防 “肝旺”。
        中医理论表明,春季肝脏当令,适当食用辛甘食品,少食生冷之物,可避免脾胃受损,防止 “肝旺伤脾”。由于酸性食物入肝,甜性食物入脾,春季若多食酸,易引发胃酸分泌异常,影响消化吸收。故而应减少酸涩、油腻食物的食用,增强脾胃功能。大枣性味甘平,常吃可预防肝旺伤脾,可将其煮粥或泡茶饮用。
        其四,因地而异适当补。
        初春气候对人体影响显著,我国南北气候差异大,对人体的作用也各不相同,所以春季食养需因地制宜。在南方,春季常阴雨连绵,湿气较重,湿气易困脾,此时宜食用健脾去湿的食物,如鲫鱼、青鱼、黄鳝、白扁豆、莲子、豆浆等。天气温暖时,可适当进食凉补之品,如银耳、莲子、绿豆等。而在北方,春季气候较为干燥,可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,如百合、雪梨、蜂蜜等。
        其五,对付春困多补充维生素 C。
        现代医学研究显示,春季应倡导多食用含维生素 C 丰富的食物以及新鲜蔬菜。饮食中缺乏维生素 C 是导致 “春困” 的原因之一。因此,多吃胡萝卜、菜花、卷心菜、甜椒、芹菜、马兰、春笋等新鲜蔬菜,对春季养生益处多多。这些蔬菜不仅富含维生素 C,还含有多种矿物质和膳食纤维,能有效增强身体免疫力。
       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美好季节,合理饮食,让我们的身体也一同复苏,为健康的一年奠定坚实基础。